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0.有些灵人从天堂被告知,水星灵曾被应许他们会看到主。于是,我周围的灵人就问他们,他们是否记得这应许。他们说,他们的确回想起来了,但他们不知道这应许是不是以不容置疑的方式作出的。就在他们彼此议论这一点的时候,天堂的太阳向他们显现了。只有那些至内在或第三层天堂的人才能看到天堂的太阳,也就是主;其他人只能看到由此而来的光。一看到这太阳,他们说,这不是主神,因为他们没有看见祂的脸。与此同时,灵人继续彼此交谈,但我没有听见他们说的话。这时,太阳忽然又出现了,主就在它中间,被太阳的光环围绕。一看到这一幕,水星灵深深谦卑下来,并沉了下去。这时,主也从那太阳向这个星球的灵人显现,这些灵人为人时,曾在世上看到过祂。他们所有人,一个接一个,因而许多人依次承认,这是主自己;他们当着所有会众的面承认这一点。然后,主还从那太阳出来,向木星灵显现;他们大声宣称,这是主自己;当宇宙之神向他们显现时,他们曾在自己的星球看见过祂。主是天堂的太阳,是那里一切光的源头(AC 1053, 3636, 4060)。主向那些在其属天国度的人如此显现,在那里,对主的爱居于主导地位(AC 1521, 1529-1531, 1837, 4696)。祂出现在右眼层面上方的中等高度处(AC 4321, 7078)。因此,在圣言中,“太阳”表示神性之爱方面的主(AC 2495, 4060, 7083)。灵人和天使看不见尘世太阳,取而代之的是一团黑暗,这黑暗不是在前面,而是在后面,与天堂太阳,也就是主相对立(AC 9755)。
7356.“进你的烤炉和你的抟面盆”表进入属于恶欲的快乐。这从“烤炉”和“抟面盆”的含义清楚可知。“烤炉”是指外层良善,因为饼在烤炉中烘烤,外层良善是指那些存在于属世层中,通常称为快乐的事物;因为当内层良善,也就是爱及其情感的分枝流入属世层时,它们在那里被感觉为快乐。“烤炉”在正面意义上表示这些快乐;但在反面意义上,如此处的情形,表示属于恶欲的快乐,也就是源于地狱之爱的快乐,地狱的爱就是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抟面盆”也是指属世层中属于恶欲的快乐,不过是更外在的那种,因为抟面盆是制饼时预备面团的器皿。另一种说法,即推理将进入属于恶欲的快乐,意思是说利用虚假所生的推理去欺骗和迷惑他人将是他们生命的快乐。此外,恶人以四处传播虚假、确证它们,嘲笑真理,尤其迷惑他人为首要快乐。
“烤炉或火炉”表示伴随仁与信的情感的快乐,在反面意义上表示伴随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恶欲的快乐。这一点明显可见于何西阿书:
他们都是行淫的,像被烤饼的烧热的火炉,从抟面到发面的时候,暂时停止煽火。他们埋伏的时候,心中就如火炉;就如烤饼的整夜睡卧,到了早晨却如火焰熊熊。他们都热如火炉,烧灭他们的审判官;一切君王都仆倒。(何西阿书7:4, 6-7)
“烤炉或火炉”表示属于恶欲,也就是恶人欲望的快乐;“烧”、“热”和“火焰”表示欲望本身;“火”是指对邪恶的欲他们望(参看1297, 1861, 2446, 5071, 5215, 6314, 6832, 7324e节)。“他们烧灭他们的审判官;一切君王都仆倒”表示他们毁灭良善与真理。谁都能看出,没有像这样的一个内义,没有人能知道此处“他们都是行淫的,像被烤饼的烧热的火炉,他们都热如火炉,烧灭他们的审判官”是什么意思。
在以赛亚书,“烤炉或火炉”用于正面意义:
这是那有火炉在锡安、有烤炉在耶路撒冷的耶和华说的。(以赛亚书31:9)
“锡安”表示属天教会,因而表示爱之良善,也就是该教会的良善;“耶路撒冷”表示属灵教会,因而表示这教会中的爱之良善,也就是仁和由此而来的信之良善。在这段经文中,“烤炉”表示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的更内在快乐。“烤炉”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在烤炉中所烤的饼表示属天和属灵之爱的良善,因为“饼”表示这种良善(参看276, 680, 2165, 2177, 3464, 3478, 3735, 3813, 4211, 4217, 4735, 4976, 5915节)。由于“烤炉”的含义由此而来,所以为祭祀而在烤炉中所烤并被称为“素祭”的饼有别于在平底锅中所烤的素祭,也有别于在有盖的平底锅中所烤的素祭(参看利未记2:4-5, 7)。素祭的这些种类表示爱之良善的不同种类。
8094.“虽然那里近”表虽然它首先出现。这从“近”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分离之信时,“近”是指它首先出现。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当如何理解关于分离之信或唯信首先出现这个观点。生活的邪恶伴随着它自己的虚假,这虚假就隐藏在陷入生活邪恶的人里面,有时他意识不到虚假在他里面;不过,一旦他思想教会的真理,尤其当他思想得救时,这虚假就会出现,并清楚显明自己;他若不能否认真理本身,就是真理的一般方面,就会以适合自己邪恶的方式来解释它,从而歪曲它。因此,当他思想信和仁,也就是教会和得救的两个必不可缺的要素时,信立刻出现,但仁不会,因为仁反对生活的邪恶。结果,他也将仁抛到一边,只选择信。由此明显可知,信之真理是“近”的,但信之良善不近;也就是说,首先出现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许多虚假和错误的观点都是从这个错误和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接踵而来的,如:善行丝毫无助于得救;人的生活死后不会跟随他;那时人唯独凭恩典通过信得救,无论他在世上过着怎样的生活;最坏的罪犯也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凭信得救;邪恶能在一瞬间被抹除。这些和其它类似观念就是进入人的思维,并通过这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所确立的观念;它们以一个连续的链条从它延伸。但是,如果仁和生活是起点或第一个原则,那么看待这些观念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